环球观焦点:厉害了!南雄被命名“全国科普示范县”

南雄发布   2023-01-29 12:32:44

日前

中国科协官方网站公布

《中国科协关于命名2021-2025年度


【资料图】

第二批全国科普示范县

(市、区)的决定》信息

全省23个地区入围

其中

南雄市榜上有名

成功摘取“全国科普示范县”牌匾

南雄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全市总面积2326平方公里,辖18个镇(街道)236个村(居)委会,户籍人口49万,是中央苏区县、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自成功入选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单位以来,南雄按照中科协、省科协开展创建2021-2025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县相关文件工作要求,积极推动全国科普示范县创建工作。南雄以贯彻落实《广东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和实施省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为核心,按照“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方针,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方式,大力推进科普工作的深入开展,全市上下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推动、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大科普工作格局。

南雄扎实推进党建带科建、科普惠农兴村、科技志愿服务助力乡村振兴等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2019年获得省科协基层科协组织建设及提升基层科协组织力“3+1”工作表现突出单位;2020年获得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大赛优秀组织奖。

加强组织领导  认真制定科普工作规划

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是一项任务十分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南雄将科普工作纳入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紧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主题,围绕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这一工作目标,把科普工作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来抓。同时,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建立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和《关于南雄市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工作实施方案》。市政府领导坚持每季度听取一次科协工作汇报,总结前段创建工作的情况,并研究部署下阶段的创建工作,及时解决创建工作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化解矛盾,确保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另外,定期召开各成员单位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形成了各部门相互配合,共同参与创建活动的格局。

健全组织架构  结成严密科普组织网络

建立健全科普网络是搞好科普工作的基础,南雄一直将科普网络建设放在首要位置。一是市科协独立建制,配备有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较强的领导干部,科技馆工作人员年轻有为,能够适应科普工作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二是建立健全镇(街)科普组织体系。按照提升基层科协组织力“3+1”工作要求,18个镇(街)全部完成科协班子选举任务,成立了科学技术协会,并配备了人员和办公场所,实现科协阵地有组织机构、有办公室、有牌子、有章程的工作目标,使基层科普工作纳入正常轨道。

2022年以来,南雄主动创新科普宣传阵地,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建立网上科普馆,在18个镇(街)的村(居)委会显眼地方、小广场或小区安装电视显示屏,通过网络终端控制系统,常态化向广大群众宣传各类科普知识。目前正在以雄州街道11个社区为试点,接下来将在全市各镇(街)全面铺开,让科普知识走进千家万户,进一步提升我市全民科学素质和科学技术普及率。

助力乡村振兴  组织科技工作者深入基层

围绕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落实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政策措施,南雄积极组织科技工作者深入基层一线,开展科技志愿对接服务。一是邀请科技专家进行现场技术指导。6位省内高校和科研院校专家围绕我市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及其相关企业技术服务需求,进行实地调研、项目合作、技术攻关、人才引进等活动,为我市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新驱动发展需要服务,7家企业与对口科研院所签约了8份科技服务合作框架协议。19名省中青年科学家在我市11家化工企业、2家医院开展广东省科技志愿服务系列活动-科技工作者助力南雄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活动,签订了科技志愿服务合作框架协议23份。10名科学家到我市12家需求单位开展了科技志愿服务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实地调研我市各乡镇农业产业项目发展技术需求难点、疼点,签订合作框架协议书12份,为科技专家与南雄农业产业项目发展长期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加强了科技人才平台建设。二是科技特派员开展科技助力精准扶贫下乡活动。省农科院、省植物保护研究所、韶关学院、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等多家院校的特派员根据对接镇、村特色农业发展实际需求,制定技术指导方案,为我市实施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扶贫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提升科学素质  全面推进科普事业发展

我市积极推进科学教育、科普资源、科技传播能力、科普基础设施和科普人才队伍建设。近年来,全市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建成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8家、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4家、院士工作站3家,6家韶关市科普教育基地,1家省级科普教育基地;生态建设和保护得到加强,建成国家湿地公园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森林公园2个;教育现代化建设成效明显,新建或改建了10所优质公办幼儿园,扩大了优质学前教育资源覆盖面;卫生医疗体系不断健全,全市医疗卫生机构346个,公建规范化村卫生站实现全覆盖;文化体育设施更加完善,全市建有文化馆1个、文化站18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风度书屋3个,群众文化设施建筑面积47670平方米。2021年以来,通过知识产权“贯标”认证企业12家,新增各类专利授权335项,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家,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达39家。2022年新增省级科普教育基地2家(南雄市气象科普中心、南雄市孔江湿地公园)。

精彩推送